徐家良:社會智庫如何做好自身建設:把腰抬起来一点我不好发动
徐家良:社會智庫如何做好自身建設??《把腰抬起来一点我不好发动》??當前,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這樣的景象,農村青壯年勞力集體出逃,奔向城市里的工廠,過著打工生活。在田間地頭,農業生產只好由婦女、兒童、老人組成“雜牌軍”來承擔,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離土地越來越遠,并且普遍缺乏從事農業生產的意愿與技能。
第一,要重視家教。一是加強對家庭成員的責任教育,真正使家人明白家風建設人人有責,必須共識共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二是要重視家人的道德觀教育,引導親屬子女樹立勤儉節約、溫良恭謙、忠孝節義的良好觀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要為全社會做表率;三是重視家庭美德教育,幫助家庭成員明辨是非善惡,明確道德責任,生活檢點、行為自律;四是要重視對家人的紀律規矩教育,幫助家人了解領導干部要遵守哪些紀律、守哪些規矩,對干部家人有哪些具體規定和要求等,引導干部家屬做守紀律講規矩的人;五是要重視家人的權力觀教育和廉政教育,教育他們樹立正確權力觀、利益觀,督導他們力戒特權思想,劃清公權與私權的邊界,約束家人行為。,近幾年,我參加了原國家行政學院赴墨西哥、阿爾及利亞等發展中國家高中級公務員培訓工作。我體會,給外國公務員授課,只有找到情感共鳴點,做到以情動人,才能實現效果最大化。
從歷史性維度來看,馬克思雖然將先輩的傳統,比喻為糾纏著活人頭腦的夢魘,但每一代人所創造的文化和思想,總是在之前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文化傳統對于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民族,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和根柢,新的思想理論只有在這種歷史性的基因和根柢上才能得以發展與創新。,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人走出去
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從80年代初中日學者共同編撰《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中國石窟·安西榆林窟》以來,陸續編撰出版《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敦煌石窟內容總錄》,為研究敦煌石窟提供指南。90年代編纂多卷本《敦煌石窟藝術》,將莫高、榆林窟的重要石窟,以一個窟為單位做了全面解說,輔以清晰圖版出版刊行。進入21世紀,又集體編撰《敦煌石窟全集》26卷,對敦煌石窟做了分類整理,包括尊像圖、經變圖、故事畫,以及建筑、民俗、交通、音樂、舞蹈、動物、科技、圖案等,首次發表大量敦煌壁畫、雕塑的細部圖像。此外,敦煌研究院用考古學方法,徹底清理了北區石窟,出版三卷本《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為學界提供了新的文物和文獻資料。,辯證思維不僅蘊含于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之中,同樣蘊含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維方法之中。中國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從根本而言,既是思想學說的爭鳴,也是思維方式的爭鳴。雖然,諸子百家的思想旨趣有所異同,但辯證思維方式,卻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最鮮明的特征。無論是儒家的“和而不同”,還是道家的“有無相生”,或者法家的“矛盾之說”,都包含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也展現了深刻的辯證思維方式。即便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的封建時期,辯證思維依然是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主體性思維,在中國道統和學統的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狼牙山五壯士、老劉莊連、邱少云、黃繼光等許多英雄人物,他們為了國家安寧、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壯懷激烈、奮不顧身、馬革裹尸。他們身上展現了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民族氣節,“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英雄氣概。他們以鮮血鑄就了長征精神、抗戰精神、紅巖精神……正是在這些精神感召和激勵下,更多黨的戰士不畏艱險、奮勇殺敵、寧死不屈,更多優秀中華兒女加入到革命隊伍中來,眾志成城、共御外侮。也正是在這些精神感召和激勵下,掀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第一次反對外來侵略者的偉大勝利,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正是因為他們的浴血奮斗和英勇犧牲,我們的國家才有了今天的獨立自主,我們的民族才有了今天的發展繁榮,我們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這些革命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的前行動力,是我們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戲曲何以晚出于古希臘戲劇和古印度梵???
清初,東北地區戰爭頻仍,社會動蕩,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沉浮甚為劇烈。直至1681年全國統一后的一個時期之內,東北文學都處于空白和低潮。而恰在這一時期,關內大批名士因罪被流放東北,文人有案可查者多達數百名。他們勤于寫作,不廢吟詠,留下數目可觀的作品,據張玉興先生的輯錄考證,“今天尚能見到的詩篇仍有近萬首之多”。是這些流放詩人給荒涼落后的東北大地帶來了文化的生機,促進了東北文學的發展,他們的詩歌獨樹一幟,別開生面,堪稱清代詩壇上的一株奇葩。,進入20世紀,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為中國社會帶來了曙光;而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則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希望。燕趙兒女的驕傲、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李大釗,是中國最早接受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愛國志士之一。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李大釗,他在《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雜志上相繼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一大批文章,熱情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旗幟鮮明地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1920年初,李大釗與陳獨秀相約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活動,籌建中國共產黨。“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話。1927年4月,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釗被捕入獄。他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于4月28日慘遭反動軍閥殺害。“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李大釗的壯烈犧牲激勵千千萬萬燕趙兒女踏著他的足跡前仆后繼、英勇斗爭,唱響了河北大地激情燃燒的紅色旋律。
張晉以新論詩,倡導筆墨不落畛畦。“五噫歌罷四愁新,自寫情懷是率真。此調只堪時一見,后來刻畫又何人?”(其八)梁鴻的《五噫歌》五個“噫”字的使用絕去窠臼,具有形式的獨創性。張衡的《四愁詩》為七言騷體,初步具備了七言的形式,對七言詩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張晉肯定詩歌形式與內容的創新,反對舊曲重復:“盤中詩接羽林郎,絕妙歌辭陌上桑。舊曲演來新意少,笑他優孟慣登場。”(其七)《盤中詩》相傳為漢時蘇伯玉之妻思夫之作,張晉認為其形式獨特,這種詩寫于盤中,從中央起句,回環盤旋而至于四周。辛延年的《羽林郎》以樂府舊題詠新事?!赌吧仙!犯柁o絕妙,內容新穎。,《說文》中體現的道德觀念,深深植根于華夏的沃土之中。公私分明,自古而然。公,《說文》“平分也。從八,從厶。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為公’”。厶,《說文》“奸衺也。韓非曰:蒼頡作字,自營為厶”。上古倉頡造字以及戰國晚期韓非子的解釋,精辟透徹,極為傳神。謀圖個人利益的叫“厶”,與“厶”相背的就是“公”?!抖Y記·禮運》中倡揚的“天下為公”,人類景仰?;珵樗?,假公濟私,世人不齒。
【編輯:山地美貴】
相關新聞
- 黃守宏:堅持穩中求進 再創發展輝煌 2023-03-23 12:23
- 張志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創新 2023-03-23 12:32
- 全面深化改革帶給人民群眾更多獲得感 2023-03-23 01:11
- 陳晉: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2023-03-23 01:08
- 竹立家:思政工作要回應時代關切 2023-03-23 12:31
相關新發布
- 魯建輝:用寬肩膀擔當 靠真本領成事 2023-03-23 01:09
- 李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大有作為 2023-03-23 01:06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典范 2023-03-23 12:42
- 準確理解共建共治共享的內涵 2023-03-23 01:08
- 馮紹雷:一帶一路建設呼喚理論創新 2023-03-23 12:54